不是所有ology都应是science

心理学在努力成为科学之前曾经有过许多有趣而且实用的概念,比如精神分析(在如今依然作为一种治疗手法被保留下来)。但它如此执着于走一条认知科学的道路,以至于道路越走越窄,毕竟,那边还有脑科学神经科学之类听起来更「科学」的学科。但如今的确是科学主义当道的时代,社会科学也得管自己叫科学不是么。

但其实并非所有学术都得是科学不可。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各种艺术,都不是科学。技术,这也是当今显学,同样是非常经验的非科学:比如土木工程的很多经验公式,材料学更不用说,和计算机科学区分开来的软件工程——我看很多人也只是学了几个框架就开始上班了。金融学,商学……非科学的学术数不胜数。

所以,在我看来,尽管中医是一门已经高度系统化的学问了,但我觉得不妨大大方方承认它并非科学。当然,这并不妨碍你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比如分析里面的某些成分,进行对照试验(不过这不就是现代医学,所谓「西医」了?)……这段话听起来像知乎上随处可见的cliche,不过与其成为一门伪科学,还不如说自己是非科学。

很多人称Deep Learning为炼丹。其实这句话应当反过来理解,我们应当把中医理解为深度学习。神农尝百草,没让神农四肢发冷口吐白沫的自然就是可以入药的植物。在深度学习上,这样的validation是必要的,和正确结果(病人康复)相差甚远的结果可以帮我们反向传递修正参数。

中医面对的,乃是如同诸多工程学所面临的一样的复杂而混沌的系统,如果有太多的参数(各种成分都会影响人体的表现),一个个对照试验怎么能行呢?倒不如从一开始设定一种方案,然后再暴力尝试,最终收敛为一套可行的方案。中医的种种理论,比如金木水火土之类,不正是深度学习中的latent layer(隐藏层)吗?人体正是利用各种药物去调节这些参数,最终还原为一个健全的人吗? 但不要忘了,深度学习需要足够庞大的数据,和足够数量的失败和调整。但可惜的是,人只能死一次,这次试错了,下次得换一个人试了,当然我们还得保证下次的人和这次的人一样。

即便中医的思路真的如同我上述所言,但我们依然得明白,深度学习也并非科学,它只是一种技术。它很多时候会带给我们一些不知所云的结果。当然,可以想象,或许有些中医结果甚至可以比现代科学更接近本体论意义上的解决方案,就像我们有时候最开始设置的数值有时候也会是收敛的结果。

我并非对传统技艺都抱有敌意,比如我相当喜欢书法:我不会把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那些东西都叫做书法,同理我也不会觉得那些朋友圈中医是正儿八经的中医。我欣赏书法的形态,以及,现代艺术的意义上,我也能接受生产书法作品这一行为的形态。在另一方面,我appreciate结合新的研究扩展和生产中医理论这一行为,但就像我不会把墨水吃进肚子里一样……我觉得这些理论本身就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我想不必努力华化(glorify)它为科学,也不必把它吃进肚子里。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Last updated on Jan 31, 2020 18:58 UTC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