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River, New Water

ATTENTIO Attention is What I want

上个月的时候,我开始尝试Digital Minimalism,所谓『数字极简』,到今天刚好一个月。一些主要的变化包括:

契机

最初是看到一个豆友说他购买的Focus在浏览器不起作用了,于是我向他了解了Focus是什么软件。简单的来说,Focus是一个Mac上的效率软件,可以在你设置的时间区间下屏蔽你的某些网页和某些App,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我之前尝试过番茄时钟,但是后来没有坚持下去,我觉得原因在于很多番茄时钟软件没有强制力,全凭自觉,所以很容易重新youtube起来,SNS浏览起来。另外,番茄时钟由于有break机制,所以在休息的时候人反而想要抓住这个时间报复性『娱乐』。所以,在我看来,番茄钟反而适合注意力极度集中的人,提醒他们注意喝水和上厕所。

对于其他人比如我,需要的是强制detoxing和思维的范式转换,所以我直接用Focus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屏蔽youtube和SNS,到现在已经变成了每天定时启动,几乎全天屏蔽。

于是我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偶然地,我翻出Kindle,重读了John Irving的一本小说,然后开始读这本『Digital Minimalism』。

道格拉斯和林肯的启示

Stephan A. Douglas was a greater debater, But Abraham Lincoln was the great emancipator

—— Sufjan Stevens, Decatur, or Round of Applause for Your Step-Mother

尽管这本书里提到了林肯花了很多时间用来独处,但真正给我启发的其实是Neil Postman的『娱乐至死』里写道的林肯和道格拉斯在竞选伊利诺伊州议员的辩论形式:每场辩论大概持续四个小时,一个人先讲一个半小时,另一个人反驳两个小时,最后第一个人反过来回应半个小时。

可以想象这对于观众有何等的注意力要求。人类的注意力习惯于集中在变化的事物上,所以如今的辩论(如果有)往往是你来我往话题不断转换的形式,如今美国的总统辩论,主持人甚至需要给人mute掉以保证辩论的正常进行。因此,四个小时不间断,并且只有两次演说人转换,在现今是无法想象的。

媒介的演化让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我们也越来越容易被打扰。而深度思考则是这件事情的反面,一个英文单词,一个数学公式能有多少信息量呢?这和一张即便是模糊不清的图片相比都相形见绌。我以前可以沉浸听60年代50年代的录音,如今再去听会觉得呕哑嘲哳难为听,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多吃粗粮是一件好事。

如今当我遇到思考的困境时,往往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进行一番逃避——这样一来,不仅时间空耗(洋人谓之fall down the rabbit hole),而且意志力变得更加薄弱,由此以往,恶性循环。

Time To Change!

我并不试图总结这本书提到的方法论,因为我已经忘了书里具体说了什么。但是我如今的行动大抵根植于书中的某些原则。

我的实践

1. 总之减少使用手机

我始终记得我读硕士期间,研究室里的助教是不用智能手机的。虽然日本人好像给人一种食古不化的印象,但彼时已经是2017/18年,不用智能手机即便在日本也相当罕见。这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因此得知他今年已经荣升AP,点开他的homepage发现他勤奋高产,我毫不惊讶。

可能有些事情在手机上确实比较方便,但是我从不高估自己的意志力,我认为我很容易从一个App滑向另一个App,所以我对自己做了如下限制:

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没有使用手机的需求,最大的需求可能是手机付款和二次验证了,这就是我如何把手机的使用时间从每天四个半小时变成十分钟的。当然这并不代表我拒绝现代科技,后文会详述这一点。

2. 重新思考leisure time

减少手机使用之后,自然会产生不少以前从来没有的闲暇时间。我开始思考对我自己而言到底什么是Good Life,我该如何开始属于我个人的project. 我以前喜欢说的一个句式是『如果我财富自由了,我想……』,但同时我相信喜欢这么说的人多少也会意识到自己不会财富自由的,所以与其等待,不如开始做起来。

Digital Minimalism的作者是Georgetown University的计算机科学教授,他喜欢以每个学期为段落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美国大学一般每年分为春夏秋三个学期,他的办法是每学期开始给自己一个在闲暇时间的计划,他列举了一个可能的例子: 『在吉他上弹会The Beatles某张专辑的所有歌曲。』(他列举的是The Beatles在美国出版的某张专辑)

完成以上例子的一切,你只需要在一开始找到或者购买到乐谱,然后接下来的时间你都不要一切电子设备就可以完成。

而且做一些『有创造性/主动』的工作的很重要的,虽然『听完The Beatles的所有在英国出版的录音室专辑』是一个几个月之内可行的目标,但是『听完The Beatles的前五张专辑,学会唱所有的歌,并且写一篇blog介绍自己的发现』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目标。

3. Technology Revisit

『技术让生活更美好』是一个当代社会常有的cliche,特别是在进步主义主导的中文世界中更是如此。cliche不代表它不是对的,但也不代表它就是对的。下面是我对过去十几年我所经历的主流的技术浪潮的想法:

我的想法不一定对,但数字极简的意义是让我反思和认真选择我使用的技术,而不是笃定硅谷的某个创业公司鼓吹的东西必定就是人类的未来。

写程序的人往往被视为和技术连接紧密的一群人,但在这个群体中我见过两类人,一类是追求最新技术的hype boy/hype girl/hype they,还有一类人可能家里没有任何智能设备。这两种人对技术有着不同的反思,但是很多都是decent的程序员/计算机科学家。这里的重点是反思,反思之后我们可能从一个阵营跳到另一个阵营,但是对技术岁静就只配吃饲料了。

Next Step

我反思自己是一个比正常人更容易焦虑的人,因此实践数字极简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对维护我的身体健康也意义重大。它给我带来的自信是与日俱增的,我对于阅读长文变得更有耐心,我每天可以在工作之余做更多的事情。

与此同时的不足:


If you have any feedback to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comment here or send an email to me